歡迎光臨硬蛋創新!(股份代號:400.HK)

硬蛋百日孵化或助推科通芯城成千亿平台

时间 :2014-12-01 来源:腾讯财经

         短短四年时间就把科通芯城推上市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主。财报显示,科通芯城Q3录得总收入为人民币1,802.3百万元,同比增长226.7%。这主要得益于新客户数目持续增加,尤其是中小企业。截止2014年9月30日,在线交易客户数目达4,219名,其中约为3.0%的蓝筹客户及97.0%的中小企业客户,较2013年9月30日的2,405名增长了75.4%。截止2014年9月30日,登记客户数为28,107名。

  据介绍,科通芯城创始人康敬伟卖了20年IC及电子元器件,客户包括华为、联想等IT巨头。四年前,科通芯城利用微信等创新平台,将交易额迅速做到百亿,并在今年7月18日在香港上市,市值一路攀升。同时,科通芯城也尝试给现有的客户和新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但科通芯城表示,公司收入要持续增长,核心是不断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客户进来,这些中小企业主在科通上基本都要采购IC芯片和电子元器件,客单价比较高。

  科通芯城上市前推出了“硬蛋”品牌,上市后科通决定把“硬蛋”做强做大,“我们致力于透过‘硬蛋’平台促进IoT生态体系的发展。各行业巨头纷纷加入我们,共同合作建立IoT社区并优化平台发展。我们现时与微信携手举办‘微信硬件大赛’便是最佳例证。本次合作把各创作单位连接到‘硬蛋’平台,共同创建开放式、合作的IoT生态系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展望未来,我们计划与更多互联网企业合作,进一步充实我们平台的资源并巩固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为创新产品建立客户粉丝群体。我们相信,这个粉丝群体将对我们的未来业务有着重大的意义。”科通芯城创始人康敬伟说。

  康敬伟认为,未来5-10年是中国创造的时代,是中国硬件复兴的时代,而科通芯城抓住了很好的机会—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能移动互联的时代,任何创业者要想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领域做出成绩,绕不开供应链。而科通芯城处在供应链的最上游,有机会从供应链角度把握住这个入口。据科通芯城内部人士透露,新上线的硬蛋网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硬件创新和供应链资源连接的平台,通过线上撮合创意设计项目的交流合作、人才的交流以及线下交流等,打造了一个粉丝圈子,满足中小企业对创新技术人才的需求。

  当科通芯城搭好硬蛋网这个平台,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运营,把越来越多的硬件创新企业乃至对创新产品很有兴趣的用户吸引过来。所以科通才跟微信一起搞硬件大赛,才会在今年夏天举行了最炫酷的一次智能硬件展—“硬蛋一号”2014智能硬件先锋体验展。京东、百度、小米等行业巨头们亮出家居、健康、交通、穿戴领域的最新智能硬件,参与到硬蛋星系活动中来。

  近日,硬蛋网又筹措着影响整个IOT智能硬件设备的一场盛宴。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刘宏蛟表示,硬蛋网将联合创业家举办一次堪称业界之最的“中国好硬件-百日孵化行动”。

  此次百日孵化行动,旨在为智能硬件创业者提供一个最佳的展示、交流、学习乃至生产和宣传、推广的平台。任何创业者都可以通过报名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并通过海选、路演PK等筛选,选出30个项目的团体赴深圳参观科通芯城并进行项目展示、资源对接等,还为这30个项目甄选专属的形象代言人“蛋女郎”。最终入选的创业项目,将会奔赴硅谷进行参观、访问,甚至还能得到京东众筹助推项目,还有“i代言”等视频、平面、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大力宣传,能够迅速让创业者一夜成名,堪称智能硬件创业者的绝佳舞台。

  刘宏蛟介绍,移动互联网所引发的智能硬件创业浪潮,加速了智能生活时代的到来,华尔街分析师预测未来,基于“硬件+软件+服务”的大数据将是下一个互联网十年。

  目前,智能硬件团队在创业过程中会有许多困难,特别是在供应链方面,产品原型很难实现,其他后续的准备就更别说了。有的创业团队自己找到一个为他们提供工业设计的供应商,对方只为他们提供了外观图,但却没有结构图,拿着外观图跑到模具厂,甚至都不能开模。

  其实,大多数硬件创业者是属于互联网人才,不了解开发智能产品中整个供应链体系,所以在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措手不及的难题。比如因为生产话语权不足拿不到优惠折扣,硬件设计缺陷、因订单规模太小被工厂拒接、关键部件采购困难、团队前期时间和难度预估不足等问题。

  除此之外,创业团队不得不在设计、开模、采购、生产等环节自己去一家一家联系各种不同的厂商,这样颇费周折也很难保证设计、采购、生产、发货等一系列流程完全按照创业者之前计划的时间进行。

  而所有这些创业者遇到的困难,都是硬蛋网依托科通芯城资源下的独到优势。随着从硬蛋到科通芯城的销售闭环逐渐成熟,硬蛋对接的创新项目中10%以上都会从科通芯城购买元器件,随着硬蛋企业数量的增大,科通芯城也会进一步扩充品类,包括此前的微软云服务,以及陆续扩充的开发工具,甚至直接利用创新工厂为硬件创业者出产品原型。